参加圈哥观影团看了《吹哨人》在上海的首映,很感谢这个机会和工作人员的付出,但是这个电影,我真的不可以。
其实看预告片的时候我就觉得这片可能不行,但是很想看看汤唯本人,没想到,要见她一分钟,需要忍受140分钟。(当然我还是得在观影团作业里打出8分高分,还是群里我看见的最低分。)
《吹哨人》这部电影,既没有发挥出薛导演最佳编剧的功力(她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编剧来着,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硕士,副教授),也没有展现出女性导演面对动作悬疑片的任何特色,更没有把握住“吹哨人”这个题材的深度。
首先,这剧本写得让我观影途中数次倒吸凉气。
我剧透一下。雷佳音饰演的马珂和汤唯饰演的周思凉(这个名字也够玛丽苏的)是曾经的恋人,分手后马珂来到墨尔本,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一天,嫁了煤老板的阔太周思凉来到马珂所在公司,原来煤老板和马珂的公司要展开能源方面的合作。两人旧情复燃,共度良宵。后来出现了一系列离奇的巧合,周思凉本该死了但是没赶上飞机就活了下来并准备离开她的老公“出逃”。但是由于知道公司太多脏事,煤老板非要置她于死地,就出现了影片的重头戏:飙车,追杀,追不上,车祸,飙车,追杀……周而复始。途中,齐溪饰演的马珂之妻朱迪知道了这一切,更加鸡飞狗跳。中间有一段,周思凉又对马珂投怀送抱,马珂说:“不行!我不能!”此刻坐在我后面的女生发出了一声响亮的“哈!?”我也像周冬雨一样,实在没憋住笑。
这样的例子挺多的,大家观影的时候可以自行寻找。(不观也行。)
前面都是吐槽,看到这里的话,我来严肃谈谈。
电影的主题:吹哨人。这个词起源于英国,警察发现有罪案发生的时候会吹哨子引起同事和民众的注意(中国交警不也是吗)。2002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年度风云人物授予三位“吹哨人”:
联邦调查局干员科琳·罗利,她向联邦调查局局长提交备忘录,称联邦调查局并未重视她曾提出的观点而丧失了可能避免“9·11”事件发生的机会;
盛极一时的安然公司(曾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副总裁莎朗·沃特金斯,发现并举报安然利用下设合伙公司虚报收入利润进行财务欺诈,这导致作为美国第七大企业的安然破产;
世界通信公司的审计员辛西娅·库珀举报公司首席财务官做假账,点燃了世通破产的导火索。

《时代》周刊使用了The Whistleblowers(吹哨人)描述这三位女性,从此,吹哨人成了这类富有正义感、责任感的人的代名词。他们往往身处复杂的政治或职场氛围,目睹或参与到贪污腐败、欺诈、违法犯罪等危害更为广大的公众利益的事件中,他们选择吹响警报的口哨,揭露黑幕,维护正义,成为吹哨人。
以上三位勇敢的女性尽管获得年度风云人物的殊荣,却并非走上了星光大道。莎朗·沃特金斯被迫离开公司,并未获得任何补偿,因为“告密”史,也几乎不再有公司愿意雇佣她,曾经的职场女精英只能靠巡回讲演和写书的钱维持生活。
后来,爱德华·斯诺登揭露了美国政府的秘密监控工程,为人们的隐私权吹响了哨子,至今仍在俄罗斯以政治难民的身份生活。
说起来他们成为“吹哨人”的经历不过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但是经历的挣扎和痛苦,期间感受到的危险和黑暗怎么承受和消化?设身处地思考几秒钟:你在企业中身居高位,为这家公司奉献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你目睹她正坠入深渊,内心要经历怎样的挣扎才能去“摧毁”这个自己依赖的、热爱的地方?设想过多少自己和同僚要为此付出的代价?
在欧美,吹哨人会受到严密的保护,他们或许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也迎来应有的尊重与报酬。但是在中国,吹哨人有着更通俗的名号——叛徒,告密者,打小报告的。小学生看到班级里有人调皮捣蛋去“告老师”,是会被大家耻笑和讥讽的。步入社会,尤其在职场上,这样的行为更是被扣上了“道德败坏”的帽子。办公室政治也就算了,无非是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么,贪腐呢?欺诈呢?收受贿赂呢?环境问题?危害公共安全?性骚扰?……面对内心的公正和世俗的眼光,孰是孰非?孰轻孰重?何去何从?从意识到问题的那一刻开始,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这就是我不喜欢《吹哨人》这部电影的原因。
能成为吹哨人,必定有他或她的深思熟虑和反复摇摆,也有内心的无限挣扎,人性的屡次叛变。而在这部电影里,雷佳音的优秀演技全被浪费在疯狂追逐的车轮之上,汤唯的美丽和气质也在不合逻辑的低智情节里浮于表面。男女主角作为吹哨人,本可以有更多富有张力的情绪起伏和暗潮汹涌的心理变化,导演却沉溺于白日梦一般空无的无谓动作场面和令人尴尬的谈情说爱中,没有重点,毫无章法,不知所云。在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中,缺乏情绪的起承转合,充斥着堪称魔幻的主角光环。当做一部动作片来看,不够刺激。悬疑片?别开玩笑了,情节太过俗套。实在白白浪费了中国第一部吹哨人题材的电影这个头衔。
今年9月,中国国务院首次对“吹哨人“制度作出部署。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初定档9月的重要原因。为何推迟到现在才上映我不得而知。但是,吹哨人这个题材对于我们的国家难道不是意义重大吗?难道不值得用现实的笔触细腻描画吗?不应该真实地展现吹哨人的思想变化和生活轨迹来稳固这项制度吗?主旋律电影不可耻,商业类型片也可以拍出真感情啊。可惜,《吹哨人》完全没有做到。
挺不好意思的,我原本并不了解导演薛晓路,后来才知道她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编剧,导演了《海洋天堂》和《北京遇上西雅图》。也实在不知道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风格从冷峻的现实转向“国际范”浪漫喜剧,直到拍了《吹哨人》,风格毫无特点,生硬又木讷。
《海洋天堂》里的文章不像后来的文章,李连杰也不像从前的李连杰。他们是孤独症患者和孤独症患者的父亲,是我们在身边能见到的可怜人,是我们未曾见过的坚强勇敢的小人物。这部电影里,我能感受到薛晓路作为女性导演的柔情和母性。
《北京遇上西雅图》表现出来的女孩子爱漂亮爱幻想爱帅大叔的都市浪漫,加上洋气极了的西雅图风光,在当年可算是为人津津乐道。
但是现在,薛导演想要的太多,不懂取舍,能力有限,急于求成。她似乎将自己栖身于什么老旧电影的象牙塔里了,剧本越写,越失去人性的力量和真实感,电影越拍,竟离活生生的人越远了。

吹哨人(2019)

又名:The Whistleblower

上映日期:2019-12-06(中国大陆)片长:139分钟

主演:雷佳音 Jiayin Lei/汤唯 Wei Tang/齐溪 Xi Qi/吴彦姝 Yanshu Wu/杨立新 LiXin Yang/王策 Ce Wang/邢岷山 Minshan Xing/陈创 Chuang Chen/安地 Andy Friend/王茜 Qian Wang/付宏声

导演:薛晓路 Xiaolu Xue编剧:薛晓路 Xiaolu Xue

吹哨人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