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第一集,太子跟王爷吵架。
朱亚文饰演的太孙,打从朱门外头就听见了声儿,一副要进来凑凑热闹的架势,却被小太监拦住,扑跪在他脚边:“您就别往里凑了。”
太孙不依,闯了进去,对王爷深深作了个揖,称“二叔”。那王爷便没再吵闹,转过身去说,“我当是谁,怎么搞了一身飞鱼服穿上了?”
“飞鱼服”三个字,在《大明风华》的台词里出现的频率极高,谁见着了好像都要提上一嘴。
而太孙一角,也是一天到晚穿着这身衣裳,对外自称是锦衣卫四品大员“黄大人”,目的是方便东跑西颠,查出刺王杀驾的乱党贼子。
这样看来,飞鱼服似乎是锦衣卫的专属服制。
且在这部剧里,其共分三种颜色,褐色、蓝色和黄色。却不绣飞鱼,而是似龙似蟒又似麒麟,倒跟太监衣裳差不离了,也怪不得人都说朱亚文“新剧演皇帝,造型气质却像太监”。
但二者还是有别,那些弯弯绕,得慢慢道来。
01 纹样
要分辨一件衣裳是不是飞鱼服,先得看绣在上面的纹样,究竟是不是一条飞鱼。
注意,这里的“飞鱼”并不是指某种海洋生物,而是《山海经·西山卷》里的一只神兽——
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长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意思就是说,有一种文鳐鱼,形状很像鲤鱼,却有鸟的翅膀,浑身布满苍色的花纹,白头红嘴,常在西海行走,在东海游动,夜晚飞行。人们看到它就意味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也有研究认为,飞鱼服上的神兽很像龙,当出自《山海经·海外西经》:“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可见能飞。
传闻中还有人亲眼见过这种龙鱼,大的有一尺多长,身上长了一对与尾巴相齐的翅膀,飞过海面时,海边的渔民都错以为是起了大风。
但无论哪一种,我们都能得出,飞鱼服上的飞鱼,是一种龙首鱼身、背生双翼的虚构形象。
这种形象绣在衣服上,该是什么样子呢?
据史料记载,飞鱼服是由云锦当中的妆花罗、妆花纱和妆花绢织成的,纹样分“青织金妆花飞鱼过肩罗”、“青织金妆花飞鱼绢”、“大红妆花飞鱼补罗”、“大红织金飞鱼补罗”等。
说得简单些,就是这些纹样里,有的是过肩的,有的只纹在了胸前和背后的方形装饰里。
这种方形装饰,也叫补子,上缀有飞禽走兽,以区别官员等级。“衣冠禽兽”这个词,最早就是形容这群当官的,且是褒义,有羡慕之味。
山东曲阜有个衍圣公府,也称孔府,建于明朝洪武十年,是孔子嫡系后代所居住的地方。
府中就藏有不少明朝的飞鱼服,其中有一件,就缀着绣了飞鱼纹样的补子,有双翅。
其织纬紧密,绣工繁复,精美异常,如《林邑国记》所载:“飞鱼身圆,羽重沓,翼如胡蝉。”也是飞鱼服能与其他服饰区分的地方。
可惜,明朝中后期,双翅就不知缘何被去掉了,头上还生了两只角,看上去和龙蟒之类无异,也不怪观众会觉得朱亚文的造型像太监。
但细看来还是有些区别的,那就是鱼尾。
一般情况下,飞鱼服上绣的是分叉鱼尾,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明朝出土的飞鱼补子上窥见一二。而《大明风华》中出现飞鱼服也是这种尾巴,由此可知,朱亚文扮的真不是太监。
02 形制
冷兵器研究所认为,飞鱼服并不是大明朝原创,而是由元朝蒙古人的质孙服演变而来。
所谓质孙(jisum)服,汉语译作“一色衣”,也称曳撒(yì sǎn)。明朝人王世贞在《觚不觚集》里描写过这种服饰:短袖或无袖,而衣中断,下有横褶而下腹竖褶之,袖长则为曳撒。
明朝人在此基础上作了改良,主要分曳撒和贴里两种形制,但区别不大,都是上下两截。
非要说有什么不同,“曳撒前襟分裁而后身不断,腰部以下做褶而中间无褶。贴里则前后襟均分裁,腰部以下全为细密小褶。”
比如电影[龙门飞甲],陈坤扮演的西厂督主雨化田,身上所穿的就是贴里。而樊少皇饰演的大档头马进良,所穿的则是中间无褶的曳撒。
从著名的《出警入跸图》中也可以看出,这幅描绘明神宗出巡的古画里,无论太监、护卫,都身着曳撒或贴里两种腰部以下做褶的衣服。
这种绣了斗牛、飞鱼或蟒的褶子,叫水脚,被风吹起时犹如波浪翻卷。《大明风华》里,朱亚文饰演的朱瞻基蹴鞠时,下摆就是这景象。
历史上的朱瞻基也的确喜欢着飞鱼服骑马游猎,剧中人可以说是与历史相当契合。
且在这部剧中,所有飞鱼服的水脚纹样都高度还原了《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出警入跸图》等明朝画作,皆是将纹样集中在一处,而非[龙门飞甲]中那种融合了现代审美的分散绣法。
[龙门客栈]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够好,东厂太监曹少钦所穿的衣服,下摆无褶,更接近清朝时的曳撒,而非明朝中叶的装扮。
与之相比,[新龙门客栈]就靠谱得多,甄子丹饰演的曹少钦,不仅下摆有褶,水脚均匀,上面描金攒银的织绣也与历史上的相差无几。
此外,衣领也是一处可以将飞鱼服与其他服制区分开来的细节。明朝的很多官服、赐服,一般都是分圆领和交领两类,以交领为多。
但飞鱼服与其他交领不同,会有非常明显的留白部分,[绣春刀]、[新龙门客栈]、《大明风华》等,皆是如此。

03 等级
飞鱼服非官服,而是赐服,也就是特别恩典。
《明史·舆服志》这样记载:“正德十三年,赐群臣大红贮丝罗纱各一。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
说正德皇帝朱厚照为了奖赏臣子,让一品官穿斗牛服,二品穿飞鱼服,三品穿蟒服。
《明实录》和张廷玉修的《明史》中,也有不少皇帝将飞鱼服赏赐给臣子的记载,比如嘉靖帝巡幸承天,特命锦衣卫指挥使张爵“自发驾以至回銮,飞鱼蟒衣、帑金、酒饭之赐”。
而所谓斗牛、飞鱼、蟒都是神兽,长得也很像龙,区别无非是龙有五爪,斗牛和飞鱼则皆为四爪。此外,斗牛的头顶长有弯曲牛角,飞鱼有分叉鱼尾,此在前文已作说明,不多赘述。
很多影视作品里,如[绣春刀]、《大明风华》,飞鱼服上的纹样都是四爪,合乎史实。
因为在那个时代,穿错了就等同于谋大逆。
《天水冰山录》就记载过这样一桩事,说嘉靖年,权臣严嵩倒台,家里竟抄出五趾龙纹的衣料,才知严嵩不仅巨奸巨贪,还有谋反之心。
导演胡金铨也犯过这样一个错误,他在1967年拍摄的电影[龙门客栈]里,给东厂太监曹少钦一角儿穿的就是五爪龙纹服。
差别实在微小,不仔细看的确是看不出来,就连史料都说,飞鱼服“作蟒形而加鱼鳍鱼尾为稍异,系不成形龙样”,乃至皇帝都分不出。
《明史·舆服志》载,说嘉靖十六年,皇帝春祭山陵,群臣朝拜,其中兵部尚书张瓒服蟒,帝怒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张瓒对曰:“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非蟒也。”说臣穿的是御赐的飞鱼服,只是和蟒相似罢了。
此外,这身衣裳也不是谁随随便便就能穿的。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拜命日,即赐绣春刀、鸾带大红蟒衣飞鱼服,以便护大驾行大祀诸礼。”也就是说,这得在祭祀的日子里穿。
那么谁能穿呢?前文说了,二品大员。其他文武官“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即使公、侯、伯等违例奏请,也要“治以重罪”。
所以《大明风华》里,太孙之所以能穿飞鱼服,是因为皇帝要他打着锦衣卫的名头查案。
说到锦衣卫,前文有写,飞鱼服是皇帝给文武百官的赐服,并非锦衣卫的专属穿着。
但《明史·卷七十六》也明白地写了:“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也就是说,早晨、傍晚、春耕和牲礼时,锦衣卫需穿着飞鱼服侍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嘉靖皇帝虽下令规范制服,却独对锦衣卫网开一面,允许指挥使着飞鱼服。级别不够者如千户、百户,则“穿青绿锦绣服随侍”。
所以电影[绣春刀]中,沈炼只是个总旗,比百户的品阶还要低,应当是没资格穿飞鱼服的。
相比之下,1990年胡金铨导演的[笑傲江湖]就考究得多,片中的东厂主管古今福穿白色飞鱼服,而张学友饰演的千户欧阳全并没有穿。
不过说是这样说,实际操作中却是非常混乱。
周渝在“大明皇家特典如何滥用成了国民服”一文中写道:“史籍不止一次出现乱用补子、革带制度混乱的记载。由于滥用过度,还出现过库存告竭的窘境。真假难辨,僭用成风。”
明朝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一书中也写,京城里稍有些经济实力的太监,都会给自己定制斗牛服或者蟒服,连宫廷侍卫和王府的仆人也经常穿着飞鱼服上街,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如此说来,那些以大明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里出现的服饰错误,倒也算是契合史实了。

-
作者/六姨太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ID:pocier)】
参考资料:[1] 明朝服饰,维基百科[2] 《绣春刀·修罗战场》中的历史细节,李开周,2017.07.31[3] 并不是锦衣卫才穿飞鱼服!大明皇家特典如何滥用成了国民服,国家人文历史,2018.03.21[4] 明代帝后文武官员服饰规制,纨素,2015.07.12[5] 锦衣卫与飞鱼服竟都不是中国原创?大明与沙俄为何都喜欢搞特务政治,冷兵器研究所,2018.05.08

大明风华(2019)

又名:大明皇妃·孙若微传 / 大明皇妃孙若微传 / 大明皇妃 / 六朝纪事

主演:汤唯 / 朱亚文 / 邓家佳 / 乔振宇 / 王学圻 / 张艺兴 / 俞灏明 / 吴越 / 梁冠华 / 栾元晖 / 李昕亮 / 苏可 / 师悦玲 / 孙耀琦 / 赵樱子 / 唐鉴军 / 孙骁骁 / 隆妮 / 

导演:张挺 / 编剧:安建 Jian An/戴津 Jin Dai/张挺 Ting Zhang

大明风华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