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6-07-27

annwoo • 慕尼黑:Munich

越来越觉得所谓的纪实风格都是假的。因为电影太难呈现真正的第三人称视角,就像出去吃饭不太可能吃到不加味精不着调料的原味本色。小柯南说真相只有一个,我相信,不过“真相只有一个”的真相一旦从人嘴里讲出来,就会让人怀疑它是不是真相。这么说是有点疑神疑鬼,不过,斯皮尔伯格拍出来的以色列形象会不会用功过度,能不能当真,倒因为他本人的犹太裔而绝对需要小心。

《辛德勒名单》里面,史蒂芬一手造了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犹太商人斯通,如果那次为了完美的犹太人形象用了点人格力量,那么这次,他变本加厉动用了优质偶像:Eric Bana(不是Banana)。此人的卖相很能破坏一部影片的纪实风格。看型男切菜烧菜的好手艺,我居然还没认出他来,直到看他抱着刚出生的女儿一家三口甜蜜蜜,才突觉似曾相识——这不是《Troy》里的新好男人Hector吗,换了现代装却不改爱家本色。

看这部片子的大部分时间里,你都处在正义是什么的思想斗争中。和蔼的诗人、亲切的父亲、前一秒还善意寒暄的旅馆客,这些人却是恐怖主义的策划者,下一秒以人暗杀的对象。远远地看,他们是残忍的暴徒,杀无赦;可是当距离拉近,他们却个个鲜活、有血有肉,策划恐怖行为不是因为个人的变态,而是无法忍受民族的苦难。我以前觉得中东那儿的人脾气太烈,动不动就较真,中国人要想为和平出份力应该去那卖绿豆汤、函授点中庸课程。不过,影片中,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同住一屋的晚上,avener装作德国人与一个巴人聊天,说你们以巴冤冤相报何时了,巴勒斯坦人马上回答他“你不知道失去家园的感觉。”Avener无语。以色列人恰是地球上最不可能不知道这种感觉的民族。 看来,巴人的太刚烈不能全怪罪牛羊肉吃太多上火,一个失去了家、又没人理睬的民族除了无法理智的民族主义和满身力气还剩什么,除了破釜沉舟和不择手段地用蛮力又能做什么。他们哪管后果是以血还血的死循环还是以恐打恐的死胡同,对他们来说,没有家就没有后果。

我很佩服豆瓣上有同志发现结尾漫~长的定格镜头中有意味深长的曼哈顿双子塔,因为第一行字幕打出,我就迅速把电影关了。最后斯皮尔伯格很负责任地留了一张白卷,而不是瞎鼓吹某种理想主义的解决方法。

这部片子残忍的地方除了让型男最后变得憔悴不堪,还很不留情面地让你觉得世界总有一些地方的土质就是不适合橄榄生长。但是突然想到印尼海啸以后,印尼一个世代暴力冲突的地区(据说那地方的问题有种族,能源、水、宗教问题...集你能想到的矛盾于一身)突然迎来了传说中永不可能实现的和平,因为海啸的生死过后,人们终于把恩怨看穿。

我想说的是,如果一场海啸真能浇灭巴以之仇(又不殃及到我:P),那就来吧。

原文permalink: http://my.opera.com/annwoo/blog/show.dml/298216

慕尼黑Munich(2005)

又名:慕尼黑惨案 / 复仇

上映日期:2005-12-23(美国)片长:164分钟

主演:艾瑞克·巴纳 / 丹尼尔·克雷格 / 塞伦·希德 / 马修·卡索维茨 / 汉斯·齐施勒 / 阿耶莱特·祖里尔 / 杰弗里·拉什 / 吉拉·阿尔玛戈 / 迈克尔·朗斯代尔 / 马修·阿马立克 / 莫里兹·布雷多 / 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 / 梅雷特·贝克尔 / 玛丽-乔西·克罗兹 / 伊万·阿达勒 / 阿米·温伯格 / 林恩·科恩 / 阿莫斯·拉维 / 摩西·伊夫吉 / 拉菲·塔佛 / 阿隆·阿布布尔 / 马哈姆·胡里 / 艾格尔·纳尔 / 西娅姆·阿巴斯 / 穆斯塔法·德加德杰姆 / 阿西·科恩 / 丽莎·维林德 / Djemel Barek / 毕扬·丹斯曼 / Yonatan Rosen / 乔纳森·乌泽尔 / 盖伊·佐阿雷兹 / 李伦·勒夫 / 欧哈德·诺勒 / 莱耶赛纶 / 希奇姆·雅克比 / 穆罕默德·赞莫利 / 苏德·阿米多 / 阿姆·阿勒卡迪 / 奥玛尔·梅特瓦利 / 纳赛尔·米马齐亚 / 阿卜杜勒哈菲德·麦特西 / 米哈利斯·扬纳托斯 / 法鲁克·普鲁提 / 拉德·拉扎尔 / 梅迪·内博 / 希察姆·纳萨尔 / 布莱恩·古德曼 / 理查德·布雷克 / 罗伯特·约翰·伯克 / 耶和达·勒维 / 卡里姆·萨利赫 / 梅里克·塔德罗斯 / 穆萨·克拉许 / 莫阿·库阿斯 / 古里·温伯格 / 山姆·费尔 / 大卫·费尔德曼 / 奥利·普费弗 / 舒穆尔·埃德曼 / Ossie Beck / Haguy Wigdor / 乔纳森阿维多瑞 / 凯文·科林斯 / 丹尼尔·贝斯 / 巴亚·贝拉尔 / Fettouma Bouamari /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编剧:托尼·库什纳 Tony Kushner/艾瑞克·罗斯 Eric Roth

慕尼黑相关影评

异城
异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