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看!

我压根没看懂导演想表达什么。演员功底过硬,行为动机确实可以找到情感支撑,但是硬核的东西,真的没看懂。

1、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议题

假设,以我看片过程感受到的一点东西,那可能就是家长疏于照顾或者缺乏引导教育,导致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想把问题摆出来,警戒家长关注孩子成长健康,那勉强能说得过去,但因为用了太极端的案例,畸形的性格采用极端的手段,反而弱化了家长因素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绝对性,总给人感觉孩子是不幸的,也是咎由自取的。

2、是不是在表达不爱孩子?

缺爱带来的伤害必然是不可忽视的,也需要很长时间去治愈,但是至少影片举证的忽视跟缺乏照顾并不能说服我共情孩子最后的不幸。黄渤演的父亲确实不称职,应该关心的更多一点,女儿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是确定的事实,但我没有信心说如果我是父亲我能不能做的更好。小时候缺少的陪伴是不是忙于生计?没能做好父亲是不爱孩子还是自己也没有好好被爱过,压根不知道怎么去爱?伤害是事实,但动机不是故意的,怎么怪罪无知的罪?“你压根不爱女儿”这句台词分量太重,放在影片里我会觉得突兀,我认可世界上是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不爱的方式不是这位父亲的经历般轻飘飘,至少他有不爱或者不懂的爱的两种可能。

苗苗的父亲也点出来不爱自己的小孩,想自己的孩子消失,借刀杀人的怪罪来衬托苗苗父亲的虚伪跟无情,但是奇怪就奇怪在,这个儿子的行为也是有天生怪物气质的,苗苗确定有心理健康问题,苗苗父亲的邪念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因此无法共情他父亲的不爱是有错的。确实狠,确实无情,也情有可原。我也找不到依据来说服苗苗的狠毒行为是家庭教育直接导致的。这种不爱的指控,单一归因我觉得不合适。

3、像是为了指责而指责

我也不喜欢心理问题都往原生家庭去引,原生家庭是个因之一,倡导有爱的方式教育孩子,尽可能早发现问题早干预,给予更多的爱去陪伴孩子健康成长这是对的。父母该反思反思,该纠偏纠偏,包容,引导,负责。但是不要为了指责而指责。放大父母的过错,弱化孩子的生命力,我觉得是消极的表达也是不合适的引导。真正有意义的关注原生家庭应该是,指出父母的不对,指出可以改进的方向,指责里给到改错机会的包容。单纯的恨是化解不了矛盾也解决不了问题。我不是说大孝,不该恨要感恩,只是说正视“恨”这样的情感,再给“恨”一个疏通的渠道,消解这份恨。可以是和解,可以是不原谅,可以是理解,也可以是带着“恨”成长,告诉那个受伤的孩子,你已经不是无助的小孩了,我知道你渴望父母的爱,就算不幸遇到了不爱你的父母,但是你再坚强一点,你有能力不依附任何人,你是独立的个体,那你要更爱自己一点,就算辛苦一点,你也要好好爱自己,引导ta重新注入生命力,而不是迷失在“恨”里面,伤害原本遍体鳞伤的自己。悲痛的案例,让我们每个人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可以做的更好,原始的悲痛关系里无法改变的时候,是不是有切入点,突破口给到外力因素去给到支持,哪怕是陌生人的善意,哪怕是社会力量,而不是悲痛里单一归因,为了指责而指责,脆弱的灵魂固然让人惋惜,但我们保护这份脆弱的方式不仅仅是拿着棒子捶打,碰碎了这份脆弱的那一刻,更多的是,棒子放在哪儿威慑想打碎的手,再在ta周围堆砌保护层,注入ta坚硬的灵魂,提供ta伸手可触碰的援手,再告诉ta别害怕破碎,我们始终准备着好好珍惜你每一个碎片,直到你能重新独自站立。

总结下来,我不喜欢影片用很日常的,每个人大概率都有可能找到影子的画面去佐证自己不被爱的结论。这并不能更好的保护,反倒让原本在幸福的边缘落寞的人,掉入深渊。我们正视伤害,不要轻言不被爱。

最后,个人观影体验不好,就算埋包袱是为了点出主题,但铺垫的过程我也觉得逻辑乱,点出的是值得思考的很好的议题,但是综上我的分析,深度不够,不够严谨,也不够深刻。好在影片触碰的尺度算是电影进步的表现。鼓励,给好评。



涉过愤怒的海(2023)

又名:怒海 / Across the Furious Sea

上映日期:2023-11-25(中国大陆)片长:144分钟

主演:黄渤 周迅 祖峰 张宥浩 周依然 颜北 孙安可 闫妮 王迅 阿部力 施诗 谢锐韬 

导演:曹保平

涉过愤怒的海相关影评

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