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本人第二篇独立小标题章节形式的影评,上一次这么干是在写押井守版的《攻壳机动队》。巧的是,两部作品都是科幻片,也都以「基因工程」为题材,也许只是巧合。

两个人名

先提两个人名,第一个是菲利普·迪克。他是著名的科幻作家,最出名的小说当属曾获得过雨果奖的《高堡奇人》,《银翼杀手》则是改编自他的另一部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他的作品经常带有非常严肃的关于人类与历史的思考,在《银翼杀手》之后,迪克越来越多的小说被好莱坞改编成影视作品,比如保罗·范霍文的《全面回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少数派报告》、吴宇森的《记忆裂痕》等。不过在这位作家的眼里,好莱坞根本不懂他的小说,包括对《银翼杀手》的剧本也并不满意。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银翼杀手》尚未完成时,菲利普·迪克便去世了,没有亲眼看到这部改编作品的真容。

第二个是雷德利·斯科特,也就是本片的导演。当时老雷其实还只能算是个电影圈的新人,但是由于在1979年拍摄了影史留名的《异形》而具有了相当的名气。最初,原著作者迪克拿着《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来征询他能否执导改编电影的意见时,被斯科特婉言谢绝了,没想到最后剧本仍然到了他的手里。当时,他正深陷在另一部科幻电影《沙丘》拖沓的进度里,同时还遭遇了哥哥突然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于是重新接下了这个本子(顺便把《沙丘》甩锅给了大卫·林奇)。

至于「银翼杀手」这个名字,是本片编剧之一的汉普顿·范彻偶然发现了一本名为《银翼杀手》的书(作者是威廉·巴勒斯),适逢编导们正为了主角戴卡德所在的警察杀手部门取个特别称谓而绞尽脑汁,斯科特欣然接受了这个朗朗上口的词儿。后来,他们在市面上又发现了另一本同名的书,最终制片人花了不到五千美元买下了这两个名字的使用权。有趣的是,老雷曾想过给影片命名为「Gotham City(高谭)」,不料遭到了蝙蝠侠创作者鲍勃·凯恩的强烈反对,只得作罢。

编·导·演

《银翼杀手》的制作过程堪称充满了爆点,从剧本开始就风波不断。本片的编剧有两人,一位是上文提到的汉普顿·范彻,另一位是大卫·皮普尔斯,但剧本并不是两人在一起讨论出来的。起先写下剧本大纲的是范彻,也是他花了两年时间去说服制片人,而且他理想中的主演是达斯汀·霍夫曼。然而包括投资人、制片人和导演都不喜欢他的剧本,制片人觉得不够商业化,而导演斯科特觉得不够电影化,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偷偷架空了范彻,找到了皮普尔斯修改剧本。事后当范彻看到面目全非的本子时几乎流出了眼泪,只是木已成舟,他也不得不接受了现实。

接下来在片场,轮到雷德利·斯科特和制作部门闹起了矛盾。老雷是英国人,但片场在美国,演员和工作人员也都是美国人,双方的工作方式难免会有分歧。当时斯科特已经凭借《异形》在业界打响了知名度,在《银翼杀手》中自然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野心,因此他在片场锱铢必较、雷厉风行、近乎苛刻的作派让工作人员吃尽了苦头,毕竟那时候电脑CG技术还没有像如今这么成熟,很多特效场景都需要手工制作和实拍来完成。由于工作量的增加,以及工作中产生的一些龃龉(甚至连哈里森·福特也常被晾在一边几个小时,这让他后来与斯科特之间很不对付),许多美方工作人员闹起了辞职和罢工。直到最后制片人出面打圆场,让斯科特带头穿起印有「排外是烂人」的外套去片场才逐渐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最后再说下演员。本片主角起初定的是达斯汀·霍夫曼,名单上还有阿尔·帕西诺等人,不过最后找了哈里森·福特。福特演过《星球大战》、《夺宝奇兵》,都是很出彩的角色,试镜时穿上电影里那套行头也很酷,可是他本人对《银翼杀手》并不怎么喜欢。问题出在一方面他的人设是侦探,却没干多少侦探的活儿,另一方面因为场景需要,影片的拍摄时间总是在午夜,环境又特别潮湿肮脏,搞得他精疲力尽。还有一点让他不爽的是,导演几乎不怎么执导他演戏。老雷干什么去了?他把精力都花在了调教女主角上,饰演瑞秋的肖恩·杨模样气质都上佳,唯独演技不行,抓狂的老雷只好一边请表演教练面授机宜、一边亲自上阵指点。而最让人意外的是,饰演仿生人大Boss罗伊的鲁特格尔·哈尔最后那段「雨中的眼泪」纯属即兴发挥,没想到不知所云的一番话居然反而成为了经典独白。

咸鱼翻身

《银翼杀手》原本预算大约1500万美元,但之后斯科特不断加码,一路来到了3000万,制作人只得又拉来几家制片公司出资救急(包括香港的邵氏兄弟)。影片不但超支,还一再拖期,惹得华纳给制片人发去了律师函威胁要解雇他们,以至于剧组被逼急了连拍27小时才宣告收工。

金主们为了赶紧收钱,影片定档1982年6月25日,正面硬抗《疯狂的麦克斯》、《电子世界争霸战》、《洛奇3》、《E.T.外星人》等片,而且拥有电影剪辑权的华纳对斯科特剪的版本不满意,额外加了主角戴卡德的旁白,还改成了大团圆结局,斯科特和福特都不赞成,但反对无效。结果电影果然风评不佳,票房成绩也令人沮丧,舆论一边倒地认为这部节奏缓慢的影片与预期中的动作冒险类型片不符,也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跟《大话西游》的情况相类,直到大约10年后,家庭录影带和影碟的问世将《银翼杀手》再度带到市场,让人们重新认识并审视了这部作品。让人吃惊的是,之前对其怒批的观众和影评人(比如著名的罗杰·艾伯特)居然一改初衷,同声盛赞这是「科幻电影的巅峰」。甚至英国《卫报》在2004年做了一次调查,60位有着资深科幻影迷身份的科学家选出的最优秀科幻电影中,本片击败了《2001太空漫游》荣膺榜首。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银翼杀手》一共有七个剪辑版本,恰恰那部当初在影院上映的剧场版被认为是最差的一版。后来雷德利·斯科特又出过几部剪辑版,其中比较出名的是1992年的版本,以及2007年的二十五周年最终剪辑版。特别是后者,新千年后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这一版本的制作提供了便利,老雷全程参与了剪辑和修复工作,加上了一些未用过的片段(包括完整的独角兽场景),这也是导演认可的最为满意的版本。本人看的亦正是这一版。

赛博场景

说完轶事和花絮,接下来正式谈谈《银翼杀手》究竟好在哪里。其实,这部电影最大的贡献便是为未来的科幻电影定义了一个新的视野,打开了赛博朋克类科幻片的潘多拉魔盒,并且为后来者树立了一种经典范式。在本片最初的剧本中,大多数场景都是在室内,只有有限的几个街景而已,依编剧范彻看来,这就是个有着四十年代黑色侦探风的小电影。然而导演斯科特并不认同这个剧本,他坚持要考虑外部世界的设定,拍摄更多室外的场景。在他的设想中,2019年的未来世界是个黑暗、肮脏、混乱,能够被近距离观察的多层面社会。

众所周知,老雷一向有着比较明显的优缺点,弱于复杂叙事,精于影像表达。这与他曾做过十多年广告导演有很大关系,非常善于透过精良的影像,精准地传达自己的理念。与许多充满科技感、环境一尘不染、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科幻片不同,在《银翼杀手》中我们看到的洛杉矶是一个阴沉压抑、潮湿破败、没有绿植的死城。天空中永远下着酸雨,城市外围的工厂喷吐着浓烟和火焰,而市内街道上霓虹闪烁、光怪陆离,充斥着来自亚洲的移民,既有脏乱差的感觉,却又不乏市井气息。从此,赛博朋克科幻中所谓「高质科技、低质生活」的风格便奠定了下来,并被一再借鉴。

细看影片中的建筑,不仅有东西方元素的结合,也有古代与现代元素的融合,还能找到高技派建筑的影子。整部影片中最著名的建筑莫过于位于市中心的泰瑞公司总部,造型基本照搬自埃及金字塔,而在细节上采用了高技派的手法,突出了工业感和机械感,金属蚀刻的图案如同经过平面艺术处理后的电路板。使得整座建筑既古老又现代,还带有奴隶社会的象征(暗指泰瑞公司生产作为奴隶使用的仿生人),显示出这座虚构建筑的非凡价值。在电脑技术还不发达的当年,电影中的建筑几乎都是由人工搭建的微缩模型,整个工程耗费了剧组十三个月的时间,堪称慢工出细活,也体现了斯科特对于艺术的孜孜追求。

可以说,本片影响后世的不仅是赛博朋克的环境设定,还有后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在《银翼杀手》之后,凡是好莱坞涉及到未来城市的科幻片,其中的建筑多多少少都能看到本片的痕迹。甚至在现实世界里,从建筑设计到室内设计、再到服装设计,都从这部影片中吸收了养分,这也在一个侧面印证了该片的经典。

哲思内核

1996年克隆羊多莉诞生后,以克隆人或者遗传工程为命题的科幻电影陡然增多。不过,《银翼杀手》在这之前十多年就颇具超前意识地触碰了这一题材。虽然与后来的那些电影(比如《第六日》、《月球》等)相比,本片尚未将克隆人(仿生人)的人权问题上升到道德层面,但却已然打上了「科技与人性之纠葛」的鲜明烙印。并且,当时的「赛博」既不像《终结者》中「天网」那样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也不像《攻壳机动队》最后「草薙素子」化身为的网络意识体,而是活生生的人型生命,他们的外形和思维方式都更接近人类,而这种相近又会带来更深层次的麻烦——我是谁?人性为何物?什么才是现实?

作为赛博朋克的始祖,《银翼杀手》面临的难点便在于一边创造了以仿生人罗伊为代表的坏人,一边又要为坏人歌颂。对此,雷德利·斯科特的处理方式是,主角戴卡德在作为特别警察追捕仿生人的过程中越来越丧失人性、迷失自我,而仿生人们却反而逐渐显露出更加人性的一面,比如他们的友情和团结、他们的求生欲望。尤其是罗伊这个角色,他与戴卡德之间所发生的颠覆性互换将这一极具人性张力的对比推向了极致。他用钢钉刺穿自己的手掌,在同戴卡德决斗的最后关头反而挽救了对手的性命,不但显示出了强烈的自主意识,还带有宗教般的神性隐喻,他的死亡亦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新生。

若再往更深一层次思考,科幻其实是现世的一种观照。《银翼杀手》所描绘的未来社会是一副黑暗悲观的图景,人们生活在奥威尔式的环境中,工业化压迫、种族人群混居、人文环境复杂、大企业依靠着技术极权操控着大众。生活在这种境况下的人类表现出明显的去人性化特征,以影片中塞巴斯蒂安为代表的人类都过着毫无生气、毫无反思、机器人般的生活(反衬出仿生人的勃勃生机)。这便是老雷对现世的焦虑:在发达的工业文明下,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对自然的征服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可以使人从异化力量中解放出来,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反而使人陷入了更深的异化之中,人的造物几乎都在特定条件下变成了统治人的异己力量,从而形成了人类异化的生存状态和文化模式,科技终于变成了吞噬世界的怪物。

雷德利·斯科特为仿生人歌颂,就是在为人性歌颂、为人性的回归呐喊。



银翼杀手Blade Runner(1982)

又名:公元2020 / 叛狱追杀令 / 刀刃警探

上映日期:1982-06-25(美国)片长:117分钟

主演:哈里森·福特 / 鲁特格尔·哈尔 / 肖恩·杨 / 爱德华·詹姆斯·奥莫斯 / M·埃梅特·沃尔什 / 达丽尔·汉纳 / 威廉·桑德森 / 布里翁·詹姆斯 / 乔·托克尔 / 乔安娜·卡西迪 / 吴汉章 / 摩根·保罗 / 凯文·汤普森 /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 编剧:汉普顿·范彻 Hampton Fancher/大卫·韦伯·皮普尔斯 David Webb Peoples/菲利普·迪克 Philip K. Dick

银翼杀手相关影评

Hermes